首页

优美之家足网长春楠楠

时间:2025-05-25 07:13:03 作者:好评中国丨守护“千年瑰宝”,传承灿烂文明 浏览量:21052

  5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洛阳龙门石窟,了解当地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情况,彰显了对中华文明瑰宝的珍视与对文化传承发展的关切。龙门石窟,这座镌刻在崖壁上的艺术丰碑,穿越千年风雨,承载着厚重历史,生动诠释着中华文明的包容与自信。

  多元融合,见证文明交流互鉴。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际,历经多朝营建,是丝路古道上的文化明珠。这里,既有北魏“秀骨清像”的飘逸,又有唐代丰腴之美的雍容,展现中国石刻艺术演变。石窟中诸多西方特色装饰纹样,融会河西文化、鲜卑文化、中原文化等多重元素,见证着东西方文明、各民族文化交汇融合。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石窟艺术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并不断传承,彰显中华文化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龙门石窟以石为媒,铭刻下文明交流互鉴的生动篇章,是中华文明胸怀天下、海纳百川的有力见证。

  传承创新,焕发文化时代生机。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是推动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基础。多年来,我国在石窟寺本体保护修缮、载体加固与环境治理、数字化保存与监测等方面成效显著。龙门石窟研究院开创残损文物虚拟复原及流散文物虚拟复位新模式,利用三维数字技术实现文物信息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搭建三维数据库、创新展陈方式、打造智慧文旅数字孪生平台,打开“云上龙门”小程序,足不出户领略石窟之美;伎乐飞天“动起来”,北魏乐舞盛景重现。从物质到精神,龙门石窟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生动教材,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文化自信,筑牢民族精神根基。龙门石窟历经千年而绵延不绝,经风霜而神韵不减,是我们自信的底气。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独特精神标识。无论是古代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还是当下国际性展陈与文化对话日益频繁,中华文明始终在保持民族特色的同时,包容、借鉴、吸收不同文明。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到文化“新三样”走俏海外,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愈发深沉厚重。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以更加自信的姿态走向未来。

  龙门石窟,是历史的馈赠,是文明的丰碑。它诉说着过去,启迪着当下,昭示着未来。在新时代,我们当牢记嘱托,守护好这一瑰宝,让古老文化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时代光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好评中国系列评论栏目由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来源:红网

  作者:何竹梅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10月1日至2日,正值中秋国庆假期期间,黑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勤去往饶河县和抚远市,宣讲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省期间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调研秋收生产、文旅融合、特色种植业等工作。

各地出招,建设“儿童友好城市”!

从每到节假日方便游客欣赏美景而被“让出”的千厮门嘉陵江大桥,到近期因为宛如“星际穿越”的美景,而被游客市民疯狂打卡的白居寺长江大桥,一直以来,重庆多座桥梁因美景而“出圈”。对此,向中富认为,桥梁通过技术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形成各具特色的景观,属桥梁文化的物质形态。

第三届全国国际象棋校际联赛哈尔滨站开赛 全国150名棋手参赛

济南4月12日电 (王采怡)记者12日从山东省人民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山东省旅游高质量发展大会(以下简称“旅发大会”)将于4月25日至26日在临沂举行。届时,将邀请主要客源市场国家和地区的大旅行商代表,外国使节,境外旅游组织、协会代表,境外航空公司代表等嘉宾参会,展示山东文旅高质量发展成果,共探文旅产业新机遇。

自然资源部对云南启动地质灾害防御Ⅳ级响应

北京市疾控中心要求:学校要严格落实晨午检、因病缺勤登记和报告等制度。发现学生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时,应及时为学生佩戴口罩并与家长联系,按要求及时就医。教师和学生感染呼吸道传染病后,不得带病上班上学。

元宵怎样吃更健康?(吃出健康来)

凌成兴被指将党和人民赋予的公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靠烟吃烟、收钱敛财,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企业经营、职工录用、职务提拔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徇私舞弊、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他还被指“为亲属在入职入学等方面谋取利益”“为亲属在交通、医疗方面谋求特殊待遇”等。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